真氣運行法——醫藥卻病
祖國醫學《黃帝內經》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機理、大自然的運動規律、人與自然的關系,都作了全面精辟的闡述,無論在攝生、診法、治則、藥物歸經,針灸按摩,都貫串著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。古人十分注重攝生,首先提出上工治未病、不治已病的預防思想。如能遵照《內經》的涵養辦法和日常生活中應留意的事項,即可吃苦天年。
漢唐以來,社會方式變的復雜了,人們忙于學習、消費、社交、建立、戰爭等,無暇從事靜養生息。特別道教、佛教構成后,修真養性的事,便成為僧道的專業,眾多的人民??酷t藥解除疾病,保證安康,因而醫藥事業昌盛起來。自秦漢以降,直到今天,醫藥事業在世界范圍內,已十分興旺,醫者只追求治療的工巧,卻對未病先治的預防思想反覺疏忽。醫藥治病固然疾速,但對健身短命則顯得缺乏。特別藥品日趨繁多,雜藥亂投,多服久服惹起醫源病、藥源病,因而在文化先進的地域里,正興起慎醫慎藥,倡導健身自療的思潮。
古人多以針刺治病,診得人體某經有病,即循經取穴,施以針灸療法,察其盛衰,補虛瀉實。若補瀉得宜,效如桴鼓。這種治法實是導引行氣的一種技巧,現為全世界所歡送。但它仍為一種治療手腕,在防病健身、益壽延年方面則無能為力了。為此對人體科學的研討,如何發揮人體的潛能,采用自控、自調、自我建立、勿藥而愈的辦法,應是保證人類安康燃眉之急和永世的方向。
作者:內養軒@真氣運行法 修訂1.0
蘇州太極拳-蘇州自駕游|失眠怎么辦
本文內養軒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