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是一種智慧 健康是一種選擇
——我的健康我作主 求醫不如求己
“我最大的悲哀就是這輩子只關注了疾病,而不是健康?!蓖蹙幣R終前說。
38歲的王均瑤留下了38億的資產,離開了人世……
生命只有一次,王均瑤遺憾地走了。那我們是如何對待健康和疾病呢?
我們是人云亦云呢?還是有自己的行事準則和選擇標準?
無庸置疑,健康是生命的基石,是成功、品質人生和精彩生活的支柱!
可遺憾的是,太多的人沒關注健康,而關注健康的絕大多數人又像王均瑤一樣,關注的卻是疾??!
有人講:未病就知道保健養生,是有智慧的人;病了才重視保健養生,是明白人;有病了還不注意保健養生,是糊涂人。
那么這三種人對于健康,為什么會有不同的選擇呢?
關鍵就在于觀念。其實三種人之間的差別主要在于觀念。而觀念差別導致選擇的不同。做有智慧的人,還是明白人或是糊涂人,就在于一念之間的選擇。
如果我們自己的身體不是免費從父母親那里得來,而是花了200萬元買來的一輛寶馬車,我們又會如何保養自己呢?
我們是不是會每5000公里就到4S店去保養一次?
其實人是何等尊貴,我們的健康價值又何止200萬元的寶馬車能比?
健康,首先是一種責任。無論是對于我們的親人,還是對于單位組織,乃至社會國家,我們都有義務保持健康的身體。
健康,其次是一種資本。只有健康,我們才能夠辛勤打拼事業、干好工作,更不用說加班加點了。
健康,也是一種財富。健康是1,其他都是0。有了健康,比什么都好;沒有健康的1,最多的錢,也是0。
健康,還是一種投資。人在40歲前,往往是用身體去換錢;而40歲后則未必能用錢把身體買回來。在預防上投入1元錢,將可節約(產出)10到100元的治療費用。
因此,健康是值得我們珍視的!值得我們花費時間、精力和金錢去獲得的。然而,到底怎么樣才能健康呢?
無數的事實證明,醫生無法解決健康問題,健康只能依靠我們自己!真如中里巴人所言:求醫不如求己!當然,我們得了解人體生命是如何活動的?是什么維系著我們的健康?人體健康的關鍵在哪里?
改變人生從觀念轉變開始,想要健康就試著去了解自己吧!立即找尋并查看“人體使用手冊”……
選擇做一個有智慧的人,未病就保健養生!
內養堂主:清源子